陕西社会组织大讲堂聚焦"AI+大健康"融合探索智慧民生新路径

2025年4月16日,由陕西省民政厅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处指导、陕西省省级医疗卫生健康社会组织联合党委主办的陕西社会组织大讲堂第四讲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养生协会秘书长任霞、网络部刘兴超参加此次大讲堂学习。本次活动以“AI+大健康产业变革与重构”为主题,汇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及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领域、推动民生服务智能化升级展开深度研讨,为西部智慧民生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政策引领: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同频共振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国务院号召“提升全民AI素养”,标志着AI与民生服务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西部科技重镇,陕西省率先出台《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重点布局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等民生领域,推动技术创新与民生需求深度对接。
陕西省省级医疗卫生健康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副书记苟会玲在致辞中强调,“党建引领是推动AI与大健康融合的根本保障”。她透露,联合党委正推动《医药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落地,聚焦医疗、养老、康复等领域,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创新生态,助力陕西在“人工智能+行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技术赋能:AI重塑大健康产业发展范式
北京世健联创始人、人工智能教育专家魏跃院长以“AI认知觉醒-工具赋能-商业落地”三维体系为核心,深度解析AI对大健康产业的变革作用:
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AI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推动健康管理模式转型。例如,固生堂百度智慧医疗中医药大模型试运行,AI辅助中医辨证诊断准确率达95.7%,显著降低误诊率。
数据驱动服务精准化:依托可穿戴设备、社区健康终端等数据采集,AI正构建个人健康画像与疾病预警模型,实现慢病管理、健康干预的个性化方案。
重构产业竞争新维度:魏跃院长提出“AI+健康管理+大健康”三位一体模式,强调未来组织竞争力将体现在“产品服务含AI量、业务流程含AI量、管理团队含AI量”三大指标,呼吁社会组织从“服务提供者”向“智能生态构建者”转型。
针对老龄化挑战,魏跃院长特别指出,AI老龄服务机器人可实现陪聊、远程医疗、健康看护等功能,未来20年或为养老服务减少50%以上劳动力压力,成为破解“养老难”的重要路径。目前,医疗机器人已形成手术、辅助治疗、康复、服务、护理五大细分领域,技术应用覆盖神经外科、骨科手术、康复辅助等多个场景。
政企协同:创新试验开启民生服务智能化新篇
活动吸引全省200余家大健康企业参与,政企代表围绕技术落地展开深度对话。陕西省健康管理行业促进会支部书记蒙欢透露,该协会正联合高校、企业开发“智慧健康社区”平台,通过AI实现慢病管理、健康干预精准化,相关试点已进入筹备阶段,拟覆盖西安高新区5万居民,探索基层医疗资源高效配置模式。
陕西社会组织大讲堂达成四大战略共识:提升AI素养,培养“懂技术、会应用、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解读国家政策,聚焦《政府工作报告》及卫健委等部委文件,明确行业发展方向;探索应用场景,在医疗、养老、健康管理领域落地AI示范项目;促进协同创新,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
未来展望:构建西部AI+大健康产业高地
随着陕西省千亿级AI产业集群建设及《陕西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落地,AI技术将深度渗透医疗、养老、健康管理等民生领域。魏跃院长强调,“AI不是替代人力,而是解放生产力,未来AI健康管理师、AI营养师、AI健康讲师将成为大健康行业的‘指挥官’,通过智能工具实现服务效能指数级提升。”苟会玲副书记则提出“三个结合”发展原则: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结合、技术创新与民生服务结合、产业升级与社会责任结合,为区域AI+大健康发展划定实践路径。
作为陕西省民政厅打造的品牌活动,陕西社会组织大讲堂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资源对接,持续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行业思想盛宴,更标志着陕西AI+大健康产业进入“政策引导、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的加速期,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贡献西部智慧与实践经验。
【活动背景】
陕西社会组织大讲堂旨在通过搭建政企学研交流平台,推动社会组织在民生服务领域创新。本次活动为第四讲,覆盖医疗、医药、健康管理等领域,助力构建“党建引领、技术驱动、共建共享”的智慧民生生态。
【专家观点摘编】
•魏跃院长:“AI技术推动健康管理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型,为全民健康提供精准解决方案,AI养老将成为破解老龄化难题的关键抓手。”
•苟会玲副书记:“社会组织要以AI为突破口,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民生服务可及性和满意度,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展现陕西担当。”